TPM設備零故障管無法實現?
來源/作者: TPM咨詢服務中心 丨 發(fā)布時間:2017-07-25 丨 瀏覽次數:
前幾天在企業(yè)里,跟設備零故障管理工作者聊天時,一設備主管言道:零故障是忽悠人的空頭概念,是一些大神創(chuàng)造的詞語,我們根本達不到。
“零故障”到底是個什么東西,今天筆者參考網絡資料、專業(yè)書籍和自己的見解總結一下予以解答,敬請企業(yè)管理工作組拍磚頭,大神繞行:
“零故障”作為一種工作思路,不是說絕對沒有故障或故障為0,而是指要以“故障為0”作為設備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通過趨“0”地努力,達到“一”(一次做對)的完美。
地球上搞設備管理的人都知道,日常設備管理工作中,不可能消除所有設備故障的異常因素,也是不現實不切合實際的,既然我們不能消除所有的問題讓設備故障為0,我們可以將“0故障”思維融入我們具體的工作中,致力于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或防止第二次范同樣的錯誤,并集中所有有價值資源消除最頭疼的、多發(fā)的重復發(fā)生的故障,并統(tǒng)籌做好預防性維修和預知性維修的工作,這樣裝備運行狀態(tài)才能可控,才能實現裝備價值的最大化。
但是“零故障”是現代企業(yè)全員設備管理的目標,同時也是設備管理者追求的方向,在全員設備管理的基礎上采取加強設備前半生管理、建立與之相應的設備維修策略、強化備件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完善設備管理體系,推行設備零故障管理理念,并取得階段性成效。

設備零故障
如何達到我們的目標“零故障”呢
一、TPM管理培訓公司提出明確設備零故障管理實施背景
設備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積累、借鑒,更需要創(chuàng)新。國內企業(yè)設備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改觀,設備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現場的事故故障明顯減少,但距離設備精細化管理目標還有較大差距,設備運行依然不夠穩(wěn)定,時而故障集中爆發(fā),時而又運行較為平穩(wěn),波動較大,設備運行不能得到很好受控。如何才能保持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成為設備管理的一道難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在設備管理理念上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設備零故障運行管理是全員設備管理過程中凝煉出來的一種管理理念,是全員設備管理的終極目標,從管理過程來看,是所有與設備有關的操作、維護、管理人員在對日常設備運行狀態(tài)了解、認知、分析的基礎上,力求穩(wěn)定運行的管理,設備零故障運行管理是經過實踐檢驗且行之有效的設備管理方法和手段,是眾多設備管理人追求的目標,也是現代企業(yè)綜合設備管理的要求。
二、明確目標及做法
1、設備零故障運行管理的內涵
設備只要運轉就會出現故障,就像人在日常生活中會生病一樣。這句話表面上看似正確,因為設備運轉就會伴隨著磨損、振動、發(fā)熱、腐蝕、疲勞等等物理現象的產生,如果不及時消除或改善這些物理現象,最終會因此導致設備的某個部件出現故障,但我們從“故障”的語源來分析,“故障”是“人故意使設備產生障礙的”。因此,改變我們的思維及行動,設備就能實現零故障,要從“設備必然會產生故障”的觀念轉變?yōu)?ldquo;不讓設備產生故障”,只要我們去關心、愛護設備,加強設備的基礎保養(yǎng),及時消除各種隱患,設備是可以達到“零故障”運行的。
設備零故障運行管理是以“零”為目標,全力杜絕設備故障發(fā)生、維持高效、穩(wěn)定的生產秩序而實施的一系列管理過程,雖然它的管理目標是“零”概念,但它不是目標效果管理,而是過程管理,是通過一系列有效的過程管理,向零概念推進,經過不斷螺旋上升,直至可以使設備故障減少到接近于“零”的程度。
2、設備零故障運行管理的具體做法
設備零故障運行管理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管理目標,設備運行“零故障”沒有捷徑可走,還得從基礎開始,扎實做好設備維修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充分掌控設備運行規(guī)律,及時有效地消除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隱患,保持設備始終能夠在合適的工況環(huán)境下穩(wěn)定運行。
3、規(guī)范現場作業(yè)行為
一方面是提高人人參與設備管理的熱情,另一方面對現場設備進行分析,制定出適用的培訓計劃,對職工進行技術和技能的培訓,讓他們明白設備的機理,懂得規(guī)范的做法和如何正確處理突發(fā)問題。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檢查監(jiān)督體系,堅持開展設備經濟運行評價工作,從而與規(guī)范作業(y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現場設備管理體系,這是實現設備零故障運行管理的前提條件,否則,盲目地推行設備零故障管理只是一句空話。
4、加強設備的前半生管理
設備前半生管理是“零故障”運行管理的第一道屏障,如果工程和生產脫節(jié)將導致設備投入運行后問題較多,增加后期的運行成本。
5、建立與之相應的設備維修策略
設備的維修策略就是要解決“何時修,如何修”的問題。合理的設備維修策略應是以預防性維修為主,輔之以狀態(tài)維修,同時實施以綜合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多種維修方式并存的設備維修策略,比如:對非主線簡單設備或備用設備采用事后維修策略,對生產主線關鍵、重要設備采用主動改善維修策略,對故障多、難維修的設備采用預防維修策略等,設備管理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完善了維修策略,對所有設備進行分類并建立各類設備的檢修模型并不斷進行優(yōu)化,檢修周期與設備實際狀況有機結合,采取策略逐步延長檢修周期,避免設備的過修和成本的浪費。
6、強化備件管理
備件管理在設備管理過程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如何降低庫存、確保備品備件的及時供應、確保備品備件的質量等,是制約設備零故障運行管理的一個難題,針對存在的問題,企業(yè)應對現有設備按照設備分類的原則,進一步對部件、零件進行分類,按照分類對備件確定出不同的優(yōu)先級別,對關鍵重點設備選取國內知名的產品質量較為穩(wěn)定的一線大廠,確保備件質量;同時適度加大進口備件的國產化力度,在保證設備功能精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擴大轉化范圍,從而降低采購成本何采購周期,同時對關鍵備件的訂貨、制造、檢驗制定有效的跟蹤機制,形成備件管理的閉環(huán)控制。
7、多樣化設備的隱患排查
設備在運行階段的關鍵是正確操作、精心維護、持久監(jiān)測及適時檢修,避免突發(fā)故障和意外停機。在排查時不僅要分析設備本身的問題,還必須注意電氣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儀表和安全裝置可能存在的隱患,多專業(yè)協同作業(yè),既講究專業(yè)化分工的同時也講究相互配合,特別是軋鋼系統(tǒng),通過多專業(yè)的協同配合,解決現場存在的諸多瓶頸問題,為生產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設備條件。
積極開展設備狀態(tài)管理,建立設備數據庫,通過分析設備的技術數據和各種信息,評估設備或零部件的運行趨勢,掌握其劣化趨勢,判斷設備或零部件的壽命周期,設備的檢修頻次得到了不斷減少,設備的維修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
8、領導支持是設備零故障管理是否成功的關鍵
在全員設備管理的基礎上,推行“零故障”設備管理,往往需要一些先進的檢測手段、檢測設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輔以計算機管理。在這情況下,領導的支持就顯得比較重要,如果領導層對一些檢測手段的引進存在分歧,猶豫不決,是對基層設備管理者積極性的打擊。所以,在推行設備零故障管理的過程中領導的支持是關鍵。
三、設備零故障的特點
1、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
它的引導思惟因此“防”為主,改變以往以修為主的傳統(tǒng)思惟,以最大限度地削減事故和故障發(fā)生。
2、實施全員(非口頭的全員而是實際操作的全員)。
要求參加生產過程的每一位工人都要關心和參與設備的維護工作,使生產人員與設備人員融為體,成為全員的基礎。
3、突出產品為中心的觀念。
改變傳統(tǒng)的“設備為生產服務以生產為中心”的腐朽觀念,逐漸轉變到企業(yè)盈利的發(fā)麻(產品)上來,這樣既保證了的正常實行,又滿足了檢修要求,顯露了生產與設備的統(tǒng)一性和協調性,真正的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
4、傾向性。
依據設備狀況來確定檢修時刻和內容,防止過維修或久維修,其精華在于通過對設備的搜檢診斷,從中發(fā)現劣化傾向性的題目,從而展望設備零部件的壽命周期,確定檢修項目,提出改善措施,使設備始終處于高效,穩(wěn)固運行狀況。
5、目標集中。
一是削減停產檢修和事后救火隊,二是“經濟”維修費用。
6、智能維護。
逐步建立較為完備的智能維護體系。
7、采用PDCA工作方法。
各級部門應定期召開實績分析會,逐級提供,用數據和圖表來分析故障情況、檢修實驗情況及維修費用行使情況,并提出改進對策和實驗措施。
8、維護員工的多能化。
因為設備當代化水平和維修技術的日益發(fā)展,對維修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必須具有相稱雄厚的實際經驗、肯定的基礎理論水平和較強的能力。從改變精神面貌、進步工作技有的角度倡導賡續(xù)學習的精神。
結束語:
設備零故障是零概念的一種,而非絕對值為零。設備零故障因此“零”為目標全力杜絕設備故障發(fā)生、維持高效、穩(wěn)固的生產秩序而實驗的一系列過程,雖然它的目標是零概念,但它不是目標效果而是過程,是通過一系列有效的過程,向零概念推進,經過賡續(xù)螺旋上升,直至可以使設備故障削減到接近于 “零”的程度。
設備零故障的核心是杜絕緊急維修、計劃外檢修、停產檢修。計劃外檢修、緊急維修、停產檢修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后果也很嚴峻,企業(yè)價值最大化既是設備零故障的出發(fā)點,又是它的根本目的。
設備零故障是一個體系性的方法,單臺設備或機組實現階段性的零故障運行并不難,但是怎樣使整個公司的生產鏈(產線)的影響降到最低點,則是一個復雜矛盾的題目,必須統(tǒng)籌綜合考慮。
- 上一篇:TPM設備的健康管理
- 下一篇:推行TPM面臨的問題及對策